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我国宗教思想建设br——米乐M6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
发布时间:2023-11-09 12:17:40 人气: 作者:小编
米乐M6“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是习总在2021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明确要求。加强宗教思想建设,是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促进宗教健康传承、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最核心最根本的基础性工作。10月19日,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召开宗教界主题协商座谈会,围绕“加强宗教思想建设”协商议政。现将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发言摘登如下
党的以来,中国佛教协会推动人间佛教思想建设取得了新成果。党的二十大召开后,中国佛教协会以二十大精神为指导,继续推进人间佛教思想建设:加强理论学习,确保人间佛教思想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明确新时代人间佛教思想建设的遵循原则和致力方向,建设当代人间佛教思想体系;推动当代人间佛教思想研究,召开2022人间佛教思想建设研讨会,实施“中国化佛教教义思想集成”项目;加强新时代佛教经典阐释,举办2022中国佛教讲经交流会,巩固人间佛教思想建设的经典基础;加强藏传、南传佛教思想建设,夯实推进藏传和南传佛教中国化的思想基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当代人间佛教思想建设仍面临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人间佛教思想的体系化水平不高;人间佛教思想与整体佛教思想和中国传统佛教思想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梳理;佛教经典的当代阐释还比较薄弱;人间佛教思想建设所需的高素质佛教人才不足等。
新时代新征程,加强人间佛教思想建设,中国佛教协会将团结引领全国佛教界加强引领,学深悟透习总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党的创新理论和新时代宗教工作方针政策指导人间佛教思想建设;提升建设水平,整理完善人间佛教的教理、经典、学修、制度、礼仪,努力建设立足佛陀本怀、发扬优良传统、融入时代精神、体现中国特色、服务当代社会、契理契机、与时俱进的当代人间佛教思想体系;巩固经典基础,继续举办全国性讲经交流活动,推动汉传佛教经典现代阐释、汉藏佛教经典当代互译、南传佛教经典当代汉译傣译;强化人才支撑,加大经典阐释、思想研究人才培养力度。
党的以来,中国道教协会积极推进宗教中国化实践探索,推动道教界加强宗教思想建设,探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思想体系,推动道教思想建设工作取得了新成绩:开展道教典籍整理和研究工作,为道教界、学术界全面研读道教典籍和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提供基本资料;坚持办好一年一度的玄门讲经活动;推进道教教义体系的现代建构课题,编印《道教教义体系的现代建构课题资料汇编》;启动“宗教中国化视野下的道教制研究”课题,构建当代道教教规体系。坚持全面从严治教,重视道风建设,夯实道教健康传承根基。
道教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道教思想、道教观念、道教精神,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认同和喜爱,特别是海外道友的坚定认同。正因如此,第五届国际道教论坛才能吸引来自39个国家及地区的近600位道教界代表共襄盛举,世界道教联合会才能在各国道教协会的支持和认可中应运而生。
道教思想建设方面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开展教义教规阐释的人才不足现象比较突出。人才进不来、留不住,制约着工作的开展。
加强宗教思想建设关乎道教的健康传承、关乎道教中国化如何走深走实。道教界将继续保持踔厉奋发、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推动道教界加强宗教思想建设,以习文化思想作为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深刻领悟三大全球倡议,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秉持开放包容的精神,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道教的智慧和力量。
构建中国特色伊斯兰教经学思想体系是推进我国伊斯兰教中国化的根本任务。围绕这一目标,中国伊斯兰教协会重点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做好经典诠释,回应时代之需。将宗教经典的翻译和诠释作为构建中国特色伊斯兰教经学思想体系的重要基础工作持续推进,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二是研究伊儒会通,丰富经学思想。发掘我国伊斯兰教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之道,深入交流伊儒会通思想的创新转化和运用,推动伊儒会通成果进入经学院教育、教职人员培训和清真寺经堂教育,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浸润伊斯兰教。三是完善统编教材,助力人才培养。目前,全国伊斯兰教经学院校的统编教材已经使用多年,部分内容陈旧,需要增加与时俱进的新内容。同时,启动新的专业教材和伊斯兰教中国化教程的编写工作,推出伊斯兰教教职人员培训教材,做好经堂教育教材的整理和编写工作。
我国伊斯兰教在职的教职人员中,绝大部分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无法担负起经学思想研究的重要使命,各地经学院受限于办学条件也无力承担对教职人员的在职培训任务。亟须培养符合时代和现实需要的“双通”宗教人才。
全国政协、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主席、中国天主教主教团李山:加强中国化神学思想建设 稳步推进天主教中国化进程
天主教思想建设,是推进我国天主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理论保障,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一直把神学思想的中国化建构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推动,取得了一些成绩:已举办七届天主教中国化神学论坛,寻求天主教中国化的更广阔视野,凝聚了共识,壮大了研究队伍;举办研讨班和深入全国各地开展调研,不断促进办教在思想上和制度上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设立宗教经典阐释工作组,在保持基本信仰和核心教义、忠于经典的同时,着力熔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气质;经常性举办中国天主教文化艺术展,展示中国天主教中国化道路上的不懈探索;组织出版天主教坚持中国化方向丛书。
中国天主教界的思想建设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对思想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二是对思想建设工作缺乏全局性和制度性安排,工作缺乏统一领导;三是个别地区天主教“”对思想建设工作的内涵及实质把握不准,找不到抓手和有力切入点;四是如何把思想建设的研究成果融入到天主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探索和研究上还需破题起势、赋能聚势。
今后,我们将着力培养更多既精通天主教神学、又深入理解中国文化的“双通”人才;阐发和拓展我国天主教业已形成的许多中国化的宝贵经验;推动宗教行为的中国化,结合中国优秀传统礼俗,对教会礼仪的中国化作出更多探索;探索宗教制度的中国化,立足神学层面推出更多理论总结等。
全国政协、中国教三自委员会主席徐晓鸿:加强神学思想建设,深入推进教中国化
神学思想是教中国化的核心和灵魂。这些年来,在党和政府推动下,经中国教会共同努力,神学思想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对神学思想建设的重要意义形成共识,增强了教牧人员和信徒坚持中国化方向、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信念;引导信徒爱国爱教,深化对信仰的理解,增强信徒的社会责任和服务意识;引导徒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逐步建立起正确的圣经观,过积极健康的信仰生活;加强神学思想建设宣讲团成员的培训,并出版讲章,把宣讲推向基层,落地转化;新修订《要道问答》,加强对初信者的教育引导,提高教牧同工依法依规开展活动、办好教会的认识;通过各级各类培训,出版神学院校统编教材,发挥融媒体平台作用,提升教牧同工的素质、信仰素质和文化素质。
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在推进教神学思想建设上还存在不足,如:各地推进工作不平衡,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主要神学课题还未开展系统研讨,缺乏一批有较高神学造诣的“双通”人才等。
面向未来,中国教将在党和政府的指导下,以教中国化为导向,深入推进神学思想建设:对陈旧观念进行改革,兴利除弊,与社会主义新时代相适应;依照《推进我国教中国化五年工作规划纲要(20232027)》年度规划,促进教神学思想中国化体系的逐步构建;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作出符合时代进步发展、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继续做好经典诠释、注释和选编工作,进一步塑造信仰纯正、理性、温和、包容的新时代中国教;加快神学院校统编教材的编写进度,重塑我国教的精神气质;收集、整理、研究、编辑出版中国教会前辈的相关著述,努力培养高层次“双通”人才。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所长张风雷:宗教思想建设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加强宗教思想建设,是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必然要求。总体来看,新时代的宗教思想建设应当说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具有系统性的、体系化的思想成果,需要持之以恒地来加强建设。
宗教思想建设是一个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建议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教制宜,分阶段、分层次地提出加强宗教思想建设的重点任务和推进路径。
目前各宗教已经开启了经典阐释和讲经中国化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推进不深入、工作不平衡的问题。要下力气、想办法,激发宗教界内生动力,提高译释和讲解的水平,同时也要畅通相关出版和推广的渠道,持之以恒地推进宗教思想体系建设。
为新时代中国宗教思想体系建设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没有高水平的宗教人才,宗教思想体系建设只能是空中楼阁、镜花水月。所以加强宗教思想建设,必须要加强宗教人才的培养。建议制定一个新时代宗教人才培养规划,在加强宗教院校人才培养这个主平台建设的同时,多渠道培养人才,利用高等院校和各级社会主义学院等优质教育资源,多渠道、分层次地培养人才。“双通”人才严格讲不仅是要“双通”,更要“多通”,既要精通宗教的经典,有较高的宗教造诣,也要具有比较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学养,同时要兼具世界眼光和现代意识。只有打好“双通”或“多通”人才的基础,宗教思想建设才能真正得到推进。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人文学部副主任李四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推进中国佛教的健康传承
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的新时代佛教思想建设,自觉构建中国佛教思想主体性,已经刻不容缓。佛教界需要引领佛教教义思想的传承创新,引导信教群众热爱伟大祖国。
习总在2021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要求加强宗教工作“三支队伍”建设,我国宗教界因此提出要培养出一批精通宗教经典教义、精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通”人才。中国佛教要以“双通”人才培养为契机,从三个方面建设汉语佛教思想主体性,熔古铸今、推陈出新。一要重读核心经典。以汉译佛典为主体,及时整理和吸收近两百年国际学术界对多种语言佛教经典的研究成果,积极探索适合当代中国信仰实际的佛教经典体系。二要贴近中国文化,引导佛教人才主动将对佛教经典的研究、传承和讲解,站在新的历史高度,重新理解佛教中国化的深刻内涵。三要把握时代心理。面对社会上存在的精神焦虑、信心不足、价值观扭曲等问题,“双通”人才应该敢于提出切合时代、切合教义的解决办法,提出面向未来、适应当下的修行体系。
建议进一步扶持佛学院建设,完善僧俗两界高层次佛教人才培养模式,实行佛学院分类管理。整合师资力量,适度借用高校教学资源,在佛学院引入跨学科人文教育理念,合理布局学科体系。推进课程建设,尤其要关注佛教思想与科学知识的融合,使佛教研究成为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谈道教的思想,不能仅仅从思辨的层面上来看,还应该充分关注道教的实践层面,应该从道教古已有之的神明谱系的设定、仪式的展开、洞天福地的信仰以及修行、医药、养生等层面落实道教的思想建设,在实践与思想的互动关系中把握道教的教理教义建构,使道教的思想建设不脱离社会的需求。
道教的思想建设不仅应该从内部,也应该从道教与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的互动关系上加强思想建设。道教为外来宗教提供了中国化的很多途径、方法及策略,这是探索宗教思想建设以及宗教中国化过程中应充分关注的,是道教包容性的充分体现,也是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重要资源的一个力证。中国化历史是一部文化交融融合的历史,对这一历史事实进行充分研究,既能够加深对道教思想自身的建设,也有利于其他宗教开展思想建设工作。
还要善于从人才的培养与道教的国际化上把握道教的思想建设,现在道学院的建设与以往相比进步非常大,课程设置和实际教学中囊括了北京高校研究机构的很多老师,可以继续坚持。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民族宗教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张祎娜:坚持问题导向 深入推进我国伊斯兰教经学思想建设
宗教思想与观念是宗教要素中最内在、最本质的要素,宗教神学思想建设是宗教自身建设当中最核心、最根本的建设。进一步深化伊斯兰教经学思想建设,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观(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为价值导向,推动我国伊斯兰教在宗教思想、制度礼仪、文化、行为和建筑风格等方面体现中国特色,建立中国伊斯兰教经学思想的主体性。
伊斯兰教经学思想建设工程的主体部分应当是伊斯兰教对教义教理作出符合社会变迁、符合中国式现代化语境的阐述与变革,作出既体现时代精神又适应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新诠释。因此,要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语境下抓好伊斯兰教经学思想建设。重要任务是通过经学思想建设树立伊斯兰教的中道思想,形成正信正行的良好氛围,从而夯实抵御宗教极端主义的坚实思想防线。
做好经学思想建设,需要大量既懂伊斯兰教经典,又懂中华文化,还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素质融通性的人才。应建立行之有效的机制,统筹选拔人才,建设经学思想建设梯队。
中央民族大学宗教研究院院长、教授游斌:发挥神学思想建设在推进天主教、教中国化走深走实走细中的根本作用
神学思想被称为是教会在思考,是对教信仰的系统阐释和理性表达。神学思想建设有助于夯实天主教、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思想基础。
中国教、天主教的神学思想建设具有人类文明共融互鉴融通的典范性意义。神学思想建设将促进中国教和天主教在思想和文化上的自主自立,进而促进中国天主教、教的健康传承。中国化神学思想建设将打破文明冲突论的论断,表明中华文明所具有的巨大包容力和创造力。神学思想建设的具体路径要注意五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中国性和世界性的关系。在神学思想建设促进中国性和世界性的共同彰显,将使中国特色神学思想在世界教占领前沿位置,促进和提升中国和世界在宗教舞台的话语权。
二是“照着说”和“接着说”的关系。应该对历史上的思想文化作品加以挖掘、整理,并接续其中的优秀思想传统,使当代神学思想建设成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
三是宗教经典诠释与神学思想建设的关系。统筹、集成推进解经、讲经和用经与神学思想体系建设工作。
四是地方神学和中华神学的关系。要推进天主教、教中国化走深走实走细,尤其需要鼓励各地按照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将神学思想与地方性社会文化传统相结合。
五是标识性概念和体系化理论的关系。在教、天主教思想建设中,一方面要加强体系化理论的拓展,另一方面要注意提炼具有中国文化内涵、时代气质的标识性概念。